☆201.第202章招生
關燈
小
中
大
第202章 招生
大唐沒有陽歷,只有農歷。大唐之前的歷法其實是並不完善的,中國古代的歷法的成熟,實際上就是從大唐開始的。
此前,隋朝的時候一直在用《大業歷》,大唐立國之初用的就是隋朝的《大業歷》,只不過到了武德二年,又開始用傅仁均的《戊寅元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民用歷中采用定朔法的歷法。只是它采用定朔法,往往會會出現連大月或連小月的特殊現象。比如貞觀十九年就出現了四個連大月。
為這,欽天監的那幫子家夥,有事沒事就拿這事來說事,要求老李皇帝采用平朔法,但是老李卻並沒有理會。
沒有陽歷,對張濟安造成的影響就是,他不知道哪一天是三月一號,沒辦法確定開學的日期。
當然,開學的準備工作早就做好了,這個時代的房子,不像後世的教室那樣,有那麽多的玻璃窗,采光還是不夠理想的。所以張濟安盡量選擇比較高一點,大一點的房子,作為教室。
他不知道這一次招生能夠招收多少,先把一整個院子做在學校,但是目前來說,只有他這一個教師,所以也只能先準備一個教室吧。
反正到了他這裏,就按照他的標準來搞,又不需要像北宋的科舉那樣,非得要搞經學,如果真的是那樣,反而是為難他了。
大唐的好處就在於,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從隋文帝手裏開始搞科舉,到現在也不過五六十年的時間,而且由於種種原因,科舉目前的考試科目還是比較多的。
這其中有多種原因,一方面,當初推行科舉,為的就是能夠從各個方面選拔人才,為國家建設服務,所以只要你有本事,我都可以用你。不拘一格量才錄用,這一點在科舉之初,是做的相當好的。相對而言,到了後來,越往後,這一點反而又不被重視了。
到了宋代幹脆就是單純的考經學了,即使偶爾也有其他的,比如考制科,可是,一來並不經常開考,二來錄取的人數實在太少,有時候甚至就是一兩個人。
反而在前期各個方面都可以考,而且還都是常規性的,比如經學、算學、詩詞、法學、書法等等。考經學的叫明經,考算學的叫明算,考法學的叫明法,考書法的叫明字,考策論的叫秀才,至於進士,考的內容更多一些,一場貼經,一場詩賦,一場時務策。
另外,科舉發展的初始階段,由於世家壟斷了大量的人才,朝廷如果不從各個方面都開科舉的話,恐怕沒辦法收獲到足夠的人才。也就是說,民間人才的稀缺性,決定了這時候的科舉考試,有一種撿在籃中都是菜的想法。
不管你懂不懂經學,或者會不會寫策論,沒關系,這並不重要。即便你不懂這些,你會其他的東西那也行,說明你還是個人才,即便有的人不能當宰相,但是可以用來當一個小官吏呀,可以當一個辦事員啊。
不一定每一個士兵都可以成長為將軍的。
這種錄取方式的靈活多樣,也使得張濟安可以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了。
明經和明法、明字就算了吧,說實話,大唐的法律他不懂,至於他的經學修為,那就更差得遠了。
但是進士、秀才和明算,他絕對可以教出一大批可以讓朝廷錄取的學生的。他的數學水平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頂呱呱的,如果能遇到一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教這麽幾年,不教其他就教他數學,整天學數學,或許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可以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數學全部學完,到那時候,就足以吊打整個大唐了。
雖然進士也考帖經,這一點他並不占優勢,但是詩賦和時務策,他絕對可以占據優勢的。
他也讀過許多經典的文章,尤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文章,隨便拿出幾篇來,就可以做為寫策論的範文。再加上他對於歷史發展趨勢的熟悉和了解,讓學生寫好幾篇好點的時務策,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昭明文選》這個時候雖然被編著了出來,但是也並不怎麽流行,但是這個問題不大。
關鍵是,到部隊裏邊的第二年,他在連部當文書,那段時間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把整整一本《古文觀止》通背了一遍。
回想起那段日子,可真的是充實啊,幾乎每天要背一篇文言文,這個量可是相當大的。好在他年輕,記憶力也是相當的好,一般的文章背五六遍就能夠背下來。而且,這才是一兩年前的事情,所以,很多文章到現在都能夠清楚的記得。
再說了,他來到大唐的時候,這本《古文觀止》也被他帶著,必要的時候照抄一些就可以了,他的語文課本上還有一些經典篇目。
而且,後世又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們為了能夠標新立異,博取眼球,什麽樣的觀點都敢於顛覆,雖然在當時覺得是有點嘩眾取寵的意思,但是如今,將這些觀點拿到大唐來,未嘗不是一種另一個角度的思考,對於強化學生思維的跳躍性還是相當有作用的。
所以他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了,就是重點圍繞著秀才科、進士科、明算科這三科進行,培養出幾個優秀的學生來。
要不然,他這學校也未必能夠辦得下去。你連一個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然後進入朝廷當官的學生都培養不出來,那誰還會來你這裏上學呢?
只要他足夠用心,可以在短期來打出自己的品牌,那麽他這個學校肯定會越辦越好。等到培養出足夠多的學生,而且這些學生能夠在朝廷上站穩腳跟,他後半輩子就等著躺贏吧。
安心教學不好嗎?為什麽非要摻和的那些狗屁倒竈的事情折騰自己?弄不好還會連命都弄沒了。
他的招生gg已經打出去了,他找人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幾十份,然後在涇陽縣城裏邊到處張貼,甚至在城外也張貼了許多,就等著他的學生來報名了。
至於沒有學生?這一個他倒是並不擔心。
首先,他的學校是免費的,因為他知道,在這個時代,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可以自己請到老師而且請的老師往往都是人家自己放心的。至於張濟安,對於涇陽人民來說,純粹就是一個外來戶,至於他的教學水平到底如何,大家還不了解。
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孩子當試驗品,這個時候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都代表著一個家庭改變身份的契機。
所以他們不會拿自己的孩子來冒險。
所以,張濟安幹脆就將他的學生目標定位為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這一點實際上也是他的內心傾向。
這些孩子家裏邊窮,請不起老師,即便是孩子想讀書也沒那個條件,不管張濟安教的好與不好,他們在這個時候沒得選擇。
只要有人給他們家的孩子教就好了,還有什麽可以挑挑揀揀的?
更何況張濟安這邊不但不收學費,而且還管中午一頓飯。
招收的學生居然還有年齡限制,十二歲以下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幫助家裏幹活了,對於窮人來說,這相當於一個半大勞力,舍不舍得放出來恐怕還是一個問題。不能怪當家長的心狠,而是因為窮人家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例子實在太少。
而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即便能夠幫助家裏幹活,也幫不到太多,打發到張濟安這邊來上學,對家裏邊的農活影響也不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超過了十二歲依然沒有上過學的,那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啟蒙時機,即便是教,也教不出來什麽名堂的,簡直是白費力氣。
至於要限制在六歲,毫無疑問這是受後世的影響,太小了不會讀書,他這裏又不是托兒所。
雖然說這個時代有六歲以下就可以讀書的天才,比如這時候才剛剛出生的駱賓王,七歲的時候會做詩了,那六歲應該也讀了不少書了吧?但是那畢竟是少數,大唐也就只有一個駱賓王。
而且招生還有名額限制,今年他打算只教五十個。
他到涇陽縣來,主要還是因為需要給老李皇帝在這裏配置火藥。假如整天窩在學校裏面改給孩子們上課,那老李皇帝知道,指不定還認為在火藥的事情上他沒有用心。
所以教學這事情雖然重要,但該低調的時候還必須要低調一些,免得惹來事情。
招生簡章不光是將學習內容和招生條件,還有對老師的介紹,張濟安對於自我表揚這件事情,毫不陌生之前他在部隊給領導寫講話稿,主要是表揚別人。將這些好聽的詞匯都搬過來,套在自己身上,這事兒也沒有什麽技術難度。
此外還有一部分,重點介紹了秦懷道和秦守道這兩個家夥,將他們作為自己成功的典型案例。這樣,有人一看,跟著張濟安學習幾個月就能夠入朝為官,這是好事啊,許多人或許就還沖著這一點來報名,至於這兩個成功的往屆學員家裏邊的特殊情況,怎麽被大家忽視了。
反正大家都記住了,張濟安這家夥能把一個人在半年內教的當官,這就足夠了。
開學的時間確定在了二月初一號,他可以利用這十多天的時間做好準備,不至於到時候手足無措。
等到將這些計劃列好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中午了,該吃午飯了。
就在這時候,一個無影雪跑進來告訴張濟安,說是用有人拜訪。
張濟安匆匆忙忙的趕到火藥司的大門外才發現,居然把這塊簡陋的木牌子,擋住了三位來訪的客人。
張濟安趕到門口,他大概能夠猜到今天來他這邊拜訪的是何人,畢竟他才是第一次來涇陽縣,對於這邊的情況還不大熟悉,所以他首先就排除了有熟人的想法。
來的人正是涇陽縣令張大成,跟在身後的依然是前天陪著他來的那兩位地方豪強,一個是劉洪基的遠方侄兒劉玉良,一個是李大亮的遠方侄兒李紅安。
張濟安站在門口,笑呵呵道,“三位蒞臨火藥司,讓在下蓬蓽生輝呀,趕緊進來,待在外邊,這怎麽好意思呢?”
正月中旬的涇陽縣,天氣實際上還是寒冷的,這三位雖然穿著皮裘,但是在冷冰冰的空氣當中凍了將近半個小時,臉色上看起來似乎也不好受。
雖然面子上不敢說什麽,畢竟這位既是一個侯爺,又是皇帝陛下的女婿,他們目前來看還是得罪不起的。
但是內心裏邊已經很不開心了,你還不好意思?我怎麽一點從你臉上沒看出你不好意思的樣子?好端端的把一個侯府的牌子換成了火藥司的牌子,一下子弄得我們都不好意思進你這個門了。
的確,他們本來想著是來拜訪張濟安,畢竟他們在家族當中也都是旁支,並沒有太大的重要性,屬於那種可以作為棋子和犧牲品的存在,必須要有這種覺悟。
然而,走到了門口,三個人瞬間感覺不好了,前天我們送你過來的時候,這門上還是掛好的“平襄侯府”的牌子,還是朝廷裏邊送過來的那種精雕細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牌子。
結果,昨天想著你車馬勞頓,想要休息,就沒來打擾你。可是今天一來,這裏居然不是你的侯府了,而是什麽少府監的火藥司!
一下子就把一個私人拜訪活動瞬間變成了公務活動,那種私人之間友好互動的氣氛瞬間就沒有了。
對於張大成來說,倒是影響不大,他做為一個涇陽縣的縣令,來拜訪中央駐地方機關,即便是雙方之間沒有任何的業務往來,但是也能說得過去。
我今天來就是表達對中央駐地方機關的到來表示歡迎,怎麽著?不對嗎?
然而跟在後面的劉玉良和李紅安,他們倆就感覺不好進門了,畢竟你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你跑到國家機關裏面來幹什麽?
沒理由,說不過去呀,即便你們家裏有國公又能怎麽樣?
張濟安看了後面這兩位一臉幽怨的表情,便知道這兩位是什麽意思了。
其實他們要進來是完全可以的,偏偏今天門口站崗的不是無影雪,而是程處嗣手下的人。這其中有幾十個是直接從千牛衛裏邊過來的,天天跟在皇帝身邊的人,不但講原則,而且鼻孔朝天,像這些地方豪強,他們也不怎麽看在眼裏。
張濟安笑道,“三位趕緊裏邊請!因為府裏邊駐紮著軍隊,所以再掛侯府的牌子,就有點不恰當了,沒想到卻是把三位擋在外邊了。”
趕緊將三個人帶進去,邊走邊解釋,“門口的可是游擊將軍從千牛衛裏面帶來的人,三位不要介意。”
有鍋,必須要甩給程處嗣,反正這家夥皮糙肉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唐沒有陽歷,只有農歷。大唐之前的歷法其實是並不完善的,中國古代的歷法的成熟,實際上就是從大唐開始的。
此前,隋朝的時候一直在用《大業歷》,大唐立國之初用的就是隋朝的《大業歷》,只不過到了武德二年,又開始用傅仁均的《戊寅元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民用歷中采用定朔法的歷法。只是它采用定朔法,往往會會出現連大月或連小月的特殊現象。比如貞觀十九年就出現了四個連大月。
為這,欽天監的那幫子家夥,有事沒事就拿這事來說事,要求老李皇帝采用平朔法,但是老李卻並沒有理會。
沒有陽歷,對張濟安造成的影響就是,他不知道哪一天是三月一號,沒辦法確定開學的日期。
當然,開學的準備工作早就做好了,這個時代的房子,不像後世的教室那樣,有那麽多的玻璃窗,采光還是不夠理想的。所以張濟安盡量選擇比較高一點,大一點的房子,作為教室。
他不知道這一次招生能夠招收多少,先把一整個院子做在學校,但是目前來說,只有他這一個教師,所以也只能先準備一個教室吧。
反正到了他這裏,就按照他的標準來搞,又不需要像北宋的科舉那樣,非得要搞經學,如果真的是那樣,反而是為難他了。
大唐的好處就在於,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從隋文帝手裏開始搞科舉,到現在也不過五六十年的時間,而且由於種種原因,科舉目前的考試科目還是比較多的。
這其中有多種原因,一方面,當初推行科舉,為的就是能夠從各個方面選拔人才,為國家建設服務,所以只要你有本事,我都可以用你。不拘一格量才錄用,這一點在科舉之初,是做的相當好的。相對而言,到了後來,越往後,這一點反而又不被重視了。
到了宋代幹脆就是單純的考經學了,即使偶爾也有其他的,比如考制科,可是,一來並不經常開考,二來錄取的人數實在太少,有時候甚至就是一兩個人。
反而在前期各個方面都可以考,而且還都是常規性的,比如經學、算學、詩詞、法學、書法等等。考經學的叫明經,考算學的叫明算,考法學的叫明法,考書法的叫明字,考策論的叫秀才,至於進士,考的內容更多一些,一場貼經,一場詩賦,一場時務策。
另外,科舉發展的初始階段,由於世家壟斷了大量的人才,朝廷如果不從各個方面都開科舉的話,恐怕沒辦法收獲到足夠的人才。也就是說,民間人才的稀缺性,決定了這時候的科舉考試,有一種撿在籃中都是菜的想法。
不管你懂不懂經學,或者會不會寫策論,沒關系,這並不重要。即便你不懂這些,你會其他的東西那也行,說明你還是個人才,即便有的人不能當宰相,但是可以用來當一個小官吏呀,可以當一個辦事員啊。
不一定每一個士兵都可以成長為將軍的。
這種錄取方式的靈活多樣,也使得張濟安可以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了。
明經和明法、明字就算了吧,說實話,大唐的法律他不懂,至於他的經學修為,那就更差得遠了。
但是進士、秀才和明算,他絕對可以教出一大批可以讓朝廷錄取的學生的。他的數學水平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頂呱呱的,如果能遇到一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教這麽幾年,不教其他就教他數學,整天學數學,或許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可以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數學全部學完,到那時候,就足以吊打整個大唐了。
雖然進士也考帖經,這一點他並不占優勢,但是詩賦和時務策,他絕對可以占據優勢的。
他也讀過許多經典的文章,尤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文章,隨便拿出幾篇來,就可以做為寫策論的範文。再加上他對於歷史發展趨勢的熟悉和了解,讓學生寫好幾篇好點的時務策,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昭明文選》這個時候雖然被編著了出來,但是也並不怎麽流行,但是這個問題不大。
關鍵是,到部隊裏邊的第二年,他在連部當文書,那段時間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把整整一本《古文觀止》通背了一遍。
回想起那段日子,可真的是充實啊,幾乎每天要背一篇文言文,這個量可是相當大的。好在他年輕,記憶力也是相當的好,一般的文章背五六遍就能夠背下來。而且,這才是一兩年前的事情,所以,很多文章到現在都能夠清楚的記得。
再說了,他來到大唐的時候,這本《古文觀止》也被他帶著,必要的時候照抄一些就可以了,他的語文課本上還有一些經典篇目。
而且,後世又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們為了能夠標新立異,博取眼球,什麽樣的觀點都敢於顛覆,雖然在當時覺得是有點嘩眾取寵的意思,但是如今,將這些觀點拿到大唐來,未嘗不是一種另一個角度的思考,對於強化學生思維的跳躍性還是相當有作用的。
所以他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了,就是重點圍繞著秀才科、進士科、明算科這三科進行,培養出幾個優秀的學生來。
要不然,他這學校也未必能夠辦得下去。你連一個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然後進入朝廷當官的學生都培養不出來,那誰還會來你這裏上學呢?
只要他足夠用心,可以在短期來打出自己的品牌,那麽他這個學校肯定會越辦越好。等到培養出足夠多的學生,而且這些學生能夠在朝廷上站穩腳跟,他後半輩子就等著躺贏吧。
安心教學不好嗎?為什麽非要摻和的那些狗屁倒竈的事情折騰自己?弄不好還會連命都弄沒了。
他的招生gg已經打出去了,他找人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幾十份,然後在涇陽縣城裏邊到處張貼,甚至在城外也張貼了許多,就等著他的學生來報名了。
至於沒有學生?這一個他倒是並不擔心。
首先,他的學校是免費的,因為他知道,在這個時代,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可以自己請到老師而且請的老師往往都是人家自己放心的。至於張濟安,對於涇陽人民來說,純粹就是一個外來戶,至於他的教學水平到底如何,大家還不了解。
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孩子當試驗品,這個時候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都代表著一個家庭改變身份的契機。
所以他們不會拿自己的孩子來冒險。
所以,張濟安幹脆就將他的學生目標定位為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這一點實際上也是他的內心傾向。
這些孩子家裏邊窮,請不起老師,即便是孩子想讀書也沒那個條件,不管張濟安教的好與不好,他們在這個時候沒得選擇。
只要有人給他們家的孩子教就好了,還有什麽可以挑挑揀揀的?
更何況張濟安這邊不但不收學費,而且還管中午一頓飯。
招收的學生居然還有年齡限制,十二歲以下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幫助家裏幹活了,對於窮人來說,這相當於一個半大勞力,舍不舍得放出來恐怕還是一個問題。不能怪當家長的心狠,而是因為窮人家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例子實在太少。
而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即便能夠幫助家裏幹活,也幫不到太多,打發到張濟安這邊來上學,對家裏邊的農活影響也不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超過了十二歲依然沒有上過學的,那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啟蒙時機,即便是教,也教不出來什麽名堂的,簡直是白費力氣。
至於要限制在六歲,毫無疑問這是受後世的影響,太小了不會讀書,他這裏又不是托兒所。
雖然說這個時代有六歲以下就可以讀書的天才,比如這時候才剛剛出生的駱賓王,七歲的時候會做詩了,那六歲應該也讀了不少書了吧?但是那畢竟是少數,大唐也就只有一個駱賓王。
而且招生還有名額限制,今年他打算只教五十個。
他到涇陽縣來,主要還是因為需要給老李皇帝在這裏配置火藥。假如整天窩在學校裏面改給孩子們上課,那老李皇帝知道,指不定還認為在火藥的事情上他沒有用心。
所以教學這事情雖然重要,但該低調的時候還必須要低調一些,免得惹來事情。
招生簡章不光是將學習內容和招生條件,還有對老師的介紹,張濟安對於自我表揚這件事情,毫不陌生之前他在部隊給領導寫講話稿,主要是表揚別人。將這些好聽的詞匯都搬過來,套在自己身上,這事兒也沒有什麽技術難度。
此外還有一部分,重點介紹了秦懷道和秦守道這兩個家夥,將他們作為自己成功的典型案例。這樣,有人一看,跟著張濟安學習幾個月就能夠入朝為官,這是好事啊,許多人或許就還沖著這一點來報名,至於這兩個成功的往屆學員家裏邊的特殊情況,怎麽被大家忽視了。
反正大家都記住了,張濟安這家夥能把一個人在半年內教的當官,這就足夠了。
開學的時間確定在了二月初一號,他可以利用這十多天的時間做好準備,不至於到時候手足無措。
等到將這些計劃列好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中午了,該吃午飯了。
就在這時候,一個無影雪跑進來告訴張濟安,說是用有人拜訪。
張濟安匆匆忙忙的趕到火藥司的大門外才發現,居然把這塊簡陋的木牌子,擋住了三位來訪的客人。
張濟安趕到門口,他大概能夠猜到今天來他這邊拜訪的是何人,畢竟他才是第一次來涇陽縣,對於這邊的情況還不大熟悉,所以他首先就排除了有熟人的想法。
來的人正是涇陽縣令張大成,跟在身後的依然是前天陪著他來的那兩位地方豪強,一個是劉洪基的遠方侄兒劉玉良,一個是李大亮的遠方侄兒李紅安。
張濟安站在門口,笑呵呵道,“三位蒞臨火藥司,讓在下蓬蓽生輝呀,趕緊進來,待在外邊,這怎麽好意思呢?”
正月中旬的涇陽縣,天氣實際上還是寒冷的,這三位雖然穿著皮裘,但是在冷冰冰的空氣當中凍了將近半個小時,臉色上看起來似乎也不好受。
雖然面子上不敢說什麽,畢竟這位既是一個侯爺,又是皇帝陛下的女婿,他們目前來看還是得罪不起的。
但是內心裏邊已經很不開心了,你還不好意思?我怎麽一點從你臉上沒看出你不好意思的樣子?好端端的把一個侯府的牌子換成了火藥司的牌子,一下子弄得我們都不好意思進你這個門了。
的確,他們本來想著是來拜訪張濟安,畢竟他們在家族當中也都是旁支,並沒有太大的重要性,屬於那種可以作為棋子和犧牲品的存在,必須要有這種覺悟。
然而,走到了門口,三個人瞬間感覺不好了,前天我們送你過來的時候,這門上還是掛好的“平襄侯府”的牌子,還是朝廷裏邊送過來的那種精雕細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牌子。
結果,昨天想著你車馬勞頓,想要休息,就沒來打擾你。可是今天一來,這裏居然不是你的侯府了,而是什麽少府監的火藥司!
一下子就把一個私人拜訪活動瞬間變成了公務活動,那種私人之間友好互動的氣氛瞬間就沒有了。
對於張大成來說,倒是影響不大,他做為一個涇陽縣的縣令,來拜訪中央駐地方機關,即便是雙方之間沒有任何的業務往來,但是也能說得過去。
我今天來就是表達對中央駐地方機關的到來表示歡迎,怎麽著?不對嗎?
然而跟在後面的劉玉良和李紅安,他們倆就感覺不好進門了,畢竟你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你跑到國家機關裏面來幹什麽?
沒理由,說不過去呀,即便你們家裏有國公又能怎麽樣?
張濟安看了後面這兩位一臉幽怨的表情,便知道這兩位是什麽意思了。
其實他們要進來是完全可以的,偏偏今天門口站崗的不是無影雪,而是程處嗣手下的人。這其中有幾十個是直接從千牛衛裏邊過來的,天天跟在皇帝身邊的人,不但講原則,而且鼻孔朝天,像這些地方豪強,他們也不怎麽看在眼裏。
張濟安笑道,“三位趕緊裏邊請!因為府裏邊駐紮著軍隊,所以再掛侯府的牌子,就有點不恰當了,沒想到卻是把三位擋在外邊了。”
趕緊將三個人帶進去,邊走邊解釋,“門口的可是游擊將軍從千牛衛裏面帶來的人,三位不要介意。”
有鍋,必須要甩給程處嗣,反正這家夥皮糙肉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